新职业快速涌现,应做好哪些准备
2020-04-09 15:10:00 来源:大众日报
1
听新闻

呼吸治疗师、无人机装调工等新兴职业的发展,对于当前稳定就业局势、扩大就业容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要求我们在生产生活方式、教育方式、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等方面,提前做好准备,防止出现“有事无人干”与“有人无事干”的结构性不匹配问题。

3月3日,人社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第二批新职业,其中,网络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呼吸治疗师、无人机装调工等16个新职业入选,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两个领域。

目前,在就业形势受到疫情冲击、许多新业态新模式逐渐兴起的情况下,新职业的稳健发展受到了更多关注。

新职业的兴起,主要源于社会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就业岗位变化及其对人力资本的新要求。新世纪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提出了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新四化”。目前,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已降到不足10%,工业占比也下降为40%左右,而第三产业占比已达50%以上。正是这种产业变革,支撑了我国城镇化率上升,目前已接近60%。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结构转换,一批新职业应运而生。

新职业兴起并得到社会认可,有助于扩大就业容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新职业的迭代扩容,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增强就业稳定性。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智慧社会到来,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围绕生产要素有效利用、产业转型升级和城乡高质量发展还会形成一大批新型职业:

人力资源培育与开发相关职业。首先是教育问题领域的职业,包括网络主讲教师、网络辅导教师、网络教育设计师等。其次是职业培训师、人力资源调配师、人才经纪人等。最后,健身教练、健康保健师、康复理疗师、制药技师、针灸推拿师、心理咨询师、精神护卫师、老龄关怀师等也将大量涌现。

资本运作与优化配置从业人员。投资顾问、融资顾问、证券经纪人、保险理财顾问、区块链金融分析师等从业人员将有所增加。

高新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职业。这是未来智慧社会的核心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航空航天、海洋开发、高端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的从业人员,如电子商务工程师、高级网络营销师、网络媒体高级编辑、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师、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等。还包括文化创意与网络艺术从业人员,如网络作家、网络主播、网络演艺人、创意设计与网络美术师、电子音乐编辑、智慧旅游咨询师、智慧导游员、会展策划师等。

智慧物流运输业相关从业人员。随着未来物流运输业发展,会出现智慧物流编程师、智慧物流调配员、智慧物流安全管理员、智慧交通运行员、运输设备维修员等一系列新兴职业。

城乡高质量建设相关从业人员。未来城乡人居环境更趋向于绿色、智慧、人文等方面的建设,城乡作为人口和产业发展的载体,未来高质量发展除了需要上述就业人员外,还将需要一些新职业,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智慧城乡经济运行分析师、智慧安防监控员、智慧环保分析师、智慧管廊监控员等。

新职业的快速涌现,要求我们在生产生活方式、教育方式、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等方面都要提前做好准备。近年来,我国的人均教育水平和高等教育普及率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人才专业结构仍与当前社会急剧变迁所带来的新职业需求极不适应,“有事无人干”与“有人无事干”的情况并存。这种结构性不匹配直接导致人才出现摩擦性失业,影响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教育投入激励机制和社会稳定。因此,作为人力资源基础的人口与教育政策必须超前准备,以迎接经济社会发展对新职业的新需求。

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加快建立面向智慧社会的人才培养体系。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早已在11年左右,相比之下,目前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适应未来智慧社会。按照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2050年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必须从2020年开始着手制订覆盖到高中毕业的义务教育方案。改革高考制度,减少“一考定终身”所带来的弊端,建立学生平时各次测试成绩与高考成绩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自主招生的主要选拔对象,着重学生创造力的考核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在学生掌握课程主要内容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的学习内容,为学生课程减负,用更多时间着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方面。

按照战略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调整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大力培育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未来人才。根据新兴职业发展趋势,抓紧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和数量规模。美、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智慧型产业,并形成相应的高端人才规模,而我国智慧产业发展方面缺乏核心技术和拔尖人才,“缺芯少智”仍然是我们发展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的短板。以各行业领军企业为主体,大力引进和培养一大批高新技术领域的全球顶尖人才,在芯片设计和生产、生物医药产业等关键核心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带动全国产业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实现向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

加强全社会学习能力和知识技能更新能力。加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学习型社会,提倡终身教育。鼓励各类人力资源培训企业的发展,加快健全培训体系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各类培训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充分利用5G时代互联网低时延、大容量、高性能的特点,大力发展智慧教育。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传播人文艺术精品、科技前沿和实用技术,弘扬正能量,打造无所不在的网络教育,陶冶民众情操、提高国民素质,增强人们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同时,政府和社会机构要加快职业标准开发,为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技能鉴定评价提供基本依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