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省“双创计划”资助对象名单日前公示,我区新增入选17名“双创人才”、2个“双创团队”,合计新增“双创人才”26名,“双创人才”入选数连续三年位列南通各县市区第一。至此,125名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省“双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在海门创新创业。
高层次人才为何青睐海门?海门何以成为吸聚高层次人才的大磁场?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高层次人才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区围绕主导产业,高质量构建“聚才链”。近年来,我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深入实施带来的新机遇,将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作为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人才撬动战略,精准施策、真情用才,高质量构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政策、环境体系,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区产业迈向高端。我区人才综合竞争力跻身全省8强,三大新兴产业应税销售贡献率达到54.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65%,涌现了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海新重工、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振康机电等一批创新型企业。
一个聚才平台集聚一批创新精英
总投资10亿元的百奥赛图模式动物中心项目厂房已经完工,再过两个月投入运行,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模式动物基地。项目领衔者百奥赛图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模式动物专家沈月雷告诉记者,当初选择海门,看中的就是临江新区打造的生物医药科创园。
30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科创园,是临江新区为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制的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平台。2013年,沈月雷一踏进临江新区,就被这里紧靠上海的区域位置、生物医药公共服务体系所吸引,他相信,这里将成为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和创新项目的集聚地。7年过去了,沈月雷的预想正在生物医药科创园变为现实,中科院院士来了,长江学者来了,双创人才来了……中科生物、澳斯康生物等200多个创新项目入驻,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我区聚焦高品质创新平台,坚持政府与企业双向打造,成功培育了临江新区生物医药科创园、开发区謇公湖科创园、中科院长三角药物研究院、机器人科创园等一批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园区、社区、孵化区相融合的新型双创载体。同时,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家,院士、研究生工作站38家,省级众创空间6个,这些平台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舞台。
一套聚才政策激活人才“一池活水”
7月17日,在2020中国海门“东洲英才”创业周开幕式上,国家“杰青”、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组长缪泽鸿,沈阳药科大学教授王淑君等6位领军人才分别获得300万元项目资助启动资金,他们的项目入选首批“东洲智荟”创业项目。
今年,我区出台了《领军型创业人才(团队)引进办法》,创设“东洲智荟”引才新品牌,在临江新区等重点区镇建设路演大厅。来海创业的领军人才(团队),可通过“东洲智荟”即时路演,被选中的项目直接获得相应政策扶持,资助总额最高达1000万元。
政策的集成创新,是聚才的关键性要素。我区十分注重人才政策的创新,在已经出台的“创业海门‘523’人才计划”“人才新政10条”“人才强企10条”等30多个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去年以来,更加注重人才政策向重点产业聚焦,出台了生物医药、海工装备及邮轮产业人才发展专项扶持政策,更突出了精准化导向,推动政策由“普适性”向“个性化”、资金扶持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实现了人才与项目的融合。同时,我区以全球的眼光聚才,组织主导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并通过大赛聚人才、聚项目,有效地推动了高层次人才向三大新兴产业集聚。
亚洲毒理学会主席、布利本迅药业(海门)有限公司总经理付立杰对我区人才政策的灵活性、超前性深有体会,他说,与其他地区相比,海门的产业聚才政策,对创新创业人才更有吸引力。据统计,近年来,我区投入人才项目资助和奖励资金1.1亿元,科技扶持资金超5000万元,发放人才岗位津贴4200万元、人才购(租)房补贴500万元,带动三大新兴产业投入超过12亿元。
一流聚才环境让人才近悦远来
安吉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型免疫制剂管线药品研发,目前2个品种已完成中试研究、2个品种进入小试阶段,药品生产基地正在加紧建设。公司负责人尹海滨博士说,如果没有区政府的帮助,就没有企业发展的今天。
尹海滨博士是一位有着20多年药物研发经验的专家,曾在多家国内制药企业担任项目技术经理。2017年准备自主创业,但生物医药研发初期投入巨大,创业项目迟迟无法落地。他来海门,政府为其免费提供了1.2万平方米厂房,并由政府基金领投,为其融资3100万元。
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是我区倾力打造“聚才链”的重要一环。我区秉持一个重要理念:想在企业前面,做到人才心里。依托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人才窗口,为高层次人才发放“绿卡”,设立“人才驿站”,在创新创业、融资担保、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收益以及安居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为各类人才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此外,我区还建立了区领导联系服务人才等制度,推出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重大项目服务专员等“店小二”式服务举措,形成了“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近3年来,我区引进创新创业项目116个,其中创业项目总投资16亿元,累计实现应税销售1.56亿元,创新创业项目新增税收2.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