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是我们伟大导师毛主席所做的一首词。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份,当时红军正在陕北准备渡过黄河,进行东征,在一次雪后,毛泽东登到黄土高原纵横交错的塬上,登高望远,看见大地到处都被白雪覆盖,阳光照射后,景色十分壮丽,一时心中澎湃,诗意大发,这篇名作就这样诞生了。
这首词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主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品评历史上功业卓著的帝王,通过他们身上的不足,衬托正在为中国重新站起来而奋勇前进的当代英雄,全词词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辽阔,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主席的豪迈胸襟和壮志豪情,尽显主席身上的英雄气。
当年蒋介石得知主席的这首词后,从这首词里面读出了帝王之气,命手下文人墨客也作词试图压过毛主席,但没有一篇能够盖住这首词的风头,可见这首词的水平之高岂是凡夫俗子能够模仿超越的。
这首词中评论了许多的封建帝王,其中有这么两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有人心中疑惑,主席在这里为什么说唐宗宋祖,而不是明祖或清祖呢?
要细究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我们不是主席,没有他老人家的那种文采和胸襟,真实原因不可能知道,但是我们却能够发现,这两句中的唐宗宋祖,用词非常合理,顺理成章的事情,正所谓存在即合理,那么我们就试着分析一下,这里用宋祖为什么非常合理。
从音律方面看,用宋祖更符合音律美
我们知道,一首诗词,读起来特别合辙押韵,轻松自然,音调抑扬顿挫,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也是诗词的魅力所在;寥寥数字,里面能够包罗万象,从风景,情感,到历史典故,无所不包,对选词摘句做了很高的要求,成功的作品都是用词非常凝练,着实耗费作者一番心血。
历史上就留下许多古代诗人为一词,一字而煞费苦心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推敲之争”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唐朝有位诗人叫贾岛,这位诗人对自己的诗句要求非常严格,甚至为了一词一句的选择,不惜费尽心力,舍得花时间。
据说有时候,贾岛为了琢磨一首诗用了好长时间,终于成功做出来了,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既为诗终于作成了而高兴,也为自己为此耗费的精力而叹息感慨,可见他对诗的执著和那股常人没有的毅力。
有一次,贾岛骑驴去看望自己的好朋友李凝,路上突然灵感大发,作了一首诗,名叫《题李凝幽居》,诗中有这么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人反复诵读,总觉得那个“敲”字应该换成“推”字,但是又觉得不用换,始终拿不定主意,于是他骑在驴身上用手反复地比划,路上的人还以为他有精神问题呢。
由于他太专注了,没有控制住身下的坐骑,那头驴,结果驴乱跑,影响了韩愈的车队,当时韩愈是长安的大官,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采非常好,水平很高。韩愈仔细询问贾岛,为何冲撞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如实禀告,说是实在难以选择推、敲这两个字了。
韩愈听了,兴趣也来了,因为同样是文人骚客,志同道合,兴趣爱好都是一样的,这样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摆在面前,韩愈也来了兴致,仔细琢磨起来,思考了好久,韩愈说还是用敲好,因为深夜之时,四处寂静,前来拜访友人,敲门既显礼貌,又有声响,与四处寂静形成对照。贾岛欣然应允,二人因此成为了好朋友。从此,推敲这个词用来形容写文章做事要仔细思考,反复权衡。
毛主席这首词,同样对遣词造句要求很高,沁园春是一个词牌名,里面有一些对词的字数,句数,韵脚押韵等做了详细的规定,作词要按此词牌的规则;词里这句唐宗宋祖,唐宗都是平声(现代汉语的一声和二声),宋祖是仄声(现代汉语的三声和四声),组合是平平仄仄,读起来很顺口,朗朗上口,非常合理。如果换成唐宗明祖或清祖,组合是平平平仄,从音律来讲就失去了那种顺口的感觉了。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这句用宋祖从音律上讲是非常合理的。
从这首词的人物朝代顺序来看,用宋祖更符合历史年代顺序
我们从词中可以看出,历史人物在词中的出场先后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一统天下开始,秦朝,汉朝,唐朝,宋朝,元朝;这些朝代都是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宋朝除外,失去燕云十六州之后,宋朝其实是半壁江山),时间上从前到后,依次排列,顺理成章。
如果换成明祖或清祖,这条时间线就乱了,逻辑上有点瑕疵,所以这里用宋祖,从时间逻辑上考量,非常合理。
从文化素养的考量上看
从毛主席心中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选标准来看,宋祖在文学素养方面要比明祖或清祖强。
毛主席这首词,所选历史人物是有一套标准的,不是谁都符合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什么呢,我们看词中这么几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文采指文化方面的建树。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文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仍然指出成吉思汗文化方面的欠缺;可见,毛主席对封建开国帝王的武功是肯定的,但是对他们的文化水平及在文治方面的成就是欠缺的。
那么,明祖朱元璋本身放牛娃出身,谈不上有文化;清祖努尔哈赤是后金游牧民族出身,对中原汉文化知之甚少;所以,从对汉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文治方面,二人有没有理由替代宋祖赵匡胤。所以这里用宋祖,很合理。
此外,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提到唐宗宋祖,而不是明太祖或者清太祖,还从一个王朝的鼎盛程度来考量,为什么华夏族的主体民族是“汉族”,为什么,海外华人生活的聚集地叫“唐人街”,汉武帝北拒匈奴,让后代喊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豪言壮志,让这个朝代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标志;而盛唐,声名远播,达到封建社会的高峰。
至于宋朝则是,中华文化的最巅峰,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在宋朝,四大发明有三项在宋朝完成的,可见,宋朝对华夏文明的贡献是空前绝后的,宋朝虽然占据半壁江山,却是当时世界上经济超级强国,宋朝的“崇文抑武”国策以及对文人的重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科举制度推向高峰,也深刻影响着千年之后,国人对知识的重视,所以,宋太祖的贡献是巨大的。
结尾
当然,这并不是说,明朝、清朝贡献不大,明朝是最后一个汉族人统治的大一统王朝,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而清朝开创了我国实际控制领土最广大的疆域,奠基了我国现在的生存版图,拓展了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所以,毛主席用宋太祖,更多的是从时间顺序上考量,或许想表达一下明太祖或清太祖,由于,词句的篇幅有限,就没往后写。
通过上面这些分析,我们会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词中,用宋祖,二字都是极其合理,顺理成章的,如果大家非要问,为何不用明祖或清祖,那答案就是用宋祖很合理,完全没有必要换成明祖或清祖,仅此而已!